十、历史的捍卫者
“你希望我回去,我……要获得光荣的还乡。所谓光荣还乡,就是要被当地政府驱逐出境。我领导华人争取平等的权利,为XXX的执政者剥夺公民权,若被驱逐出境不是耻辱,而是光荣。谁知他们竟没有驱逐我!但我留下,可以卫护我的历史及主张。虽然我已非公民,对当前的事情无权开口,但若歪曲我的历史及主张,我就显示依然敢斗的颜色给他们看”——林连玉
林连玉61岁时被内政部通知褫夺公民权,一直到85岁时才逝世。二十余年的时间内,马来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1961年8月12日,在林连玉收到内政部通知书的一周之后,又被吊销了教师注册,被迫离开执教了二十余年的尊孔中学,生计全无着落。这个消息犹如平地起了一个惊雷,不仅惊呆了所有华教工作者,更把华文中学轰出了一个巨大的缺口,改制的狂潮遂如滔滔河水,一发不可收拾。在70余间华文中学中,超过五十间申请改制,从此马来亚的教育体系就有了“国民中学”与“独立中学”之别,独立中学后来更发展出了独立中学的统一考试,至今未受政府承认。
1963年,马来亚联合邦与新加坡、南中国海彼岸的沙巴及沙捞越组成了“马来西亚”;1965年,联邦政府与新加坡政府在马来人特权问题起了争执,新加坡宣告独立;1969年5月13日,马来西亚爆发了著名的“五·一三”种族冲突事件。当局宣称:冲突爆发的原因在于种族间的经济实力相差悬殊,因而制定了新经济政策,目标是让土著(包括马来民族)掌握国家经济30%的股权,在政治、经济、教育等领域都有特殊的优惠。从此,在马来西亚,种族间在政治上区分为“土著”与“非土著”,在实际权益上的分配又有所不同,民族的分化已成定局。华族与印度族在这片共同开发的土地上沦为二等公民,更是不知何日才能打破的局面。
在马来西亚的局势日益严峻之时,林连玉始终不吱一声,平静地度过了二十余年。对于这段岁月,廖文辉有一段简短的概括:“在隆情小筑(林连玉的住家)20年的岁月里,由于人身遭对付,谋生之道又遭封杀,加上官司的耗费,林连玉的生活几至绝境,所幸有赖亲朋好友、永春同乡和尊孔校友的协助,才不致有断炊之虞,尚可勉强维持基本生活所需。这20年他的日子是凄清困苦的,他的生活是寂寞孤独的。……这段期间,他每日风雨无阻到逸园公馆消遣,在那儿和朋友聊天,弈棋,打牌,翻报纸……”
在马来西亚过着如此凄清的生活,林连玉是否曾经想过回去中国呢?看望那已经长大成人的两个儿子(大儿子已亡故),看看那未曾谋面的媳妇、孙子:他深爱的耀春、辉春,还有总平均考了93分的建春。如果他回去了,他还能督促建春,让建春挑战他曾经在集美学校创下的95.7分的记录呢。这一切,林连玉当然想过的,只不过他对于如何返乡有不一样的看法。
在1974年,他曾写给二妹林子贞一封信:“你希望我回去,我……要获得光荣的还乡。所谓光荣还乡,就是要被当地政府驱逐出境。我领导华人争取平等的权利,为XXX的执政者剥夺公民权,若被驱逐出境不是耻辱,而是光荣。谁知他们竟没有驱逐我!但我留下,可以卫护我的历史及主张。虽然我已非公民,对当前的事情无权开口,但若歪曲我的历史及主张,我就显示依然敢斗的颜色给他们看。我有著作留给后代,我的历史及主张必然重张是无可置疑的,所以我必须留下来。”
为了守护历史,林连玉选择留下。对于当下之事,他绝口不提,留给教总的同仁继续抗争奋斗;对于过去的历史,如果当权者胆敢歪曲,他绝不姑息!1980年3月,林连玉读了《马华公会卅一周年纪念特刊》中的一个专栏<我们过去的斗争>,“不觉喷饭”,做了录音与手稿,言辞激烈:“……真是白日见鬼、荒天下之大唐!可怜卖身求荣一小撮民族败类,浑身罪恶没有一点好事可以向同胞交代,只好冒取别人的功勋,欺骗群众……殊不知当时参与其事的还有许多人活着呢,像我林连玉更是主角!”
在林连玉反驳的诸点中,就有马华公会至今仍然津津乐道的“为华人争取公民权”:
“有关公民权问题,这里原是英国的殖民地,应该采用地域主义:凡当地出世的就是当然公民,”“当时巫统却说独立以后出世的为当然公民,但以后法令修改几次连这一点他们答应的也食言而肥了。公民权法令一而再、再而三的修改,马华公会次次同意,是则把华人的公民权一出卖、再出卖、三出卖了,哪里有争取的事实?”
“《马华公会三十一年周年纪念特刊》说:“在短短一年内马华公会就替一百万名华人取得了公民权。我说这是冒华人社团争取的功劳不要脸的说法!……在独立后优待四个月申请公民权期间,华人社团为顾全大局,不要与马华公会闹双包以求大团结,用心良苦,在经手带群众填写表格方面,华校教总在数量上超过马华公会不止三倍。”
“我更要指出一件可以令人痛心而且切齿的事,就是当时马华公会的宣传主任陈修信,当我们争取公民权时,他竟然公开在报纸上呼吁联盟政府对付我们采取行动,马华公会将予全力支持(请翻阅一九五六年《中国报》档案)。这就是说明马华公会不但出卖华人的公民权,也反对华人社团争取公民权,甚至要借外力残害致力争取公民权的同胞。”
1985年11月18日,前首相东姑阿都拉曼在在英文《星报》发表了一篇文章,指当年教总有意制造问题来反对联盟政府。苍天啊!林连玉在马六甲会谈中为联盟吞下了“炸弹”,四处演讲,呼吁华人支持联盟政府,东姑老来竟然还歪曲事实,是可忍孰不可忍!“我今年已八十五岁了,在我一息尚存的时候,不容歪曲”,于是当天就写了一篇<答东姑>的短文,直到一个月后的12月18日,林连玉溘然长逝的那一天,竟始终不能见报!
临终前,林连玉翻来覆去,反复向来访记者询问《答东姑》是否已经发表——即使在这表面上波澜不起的二十年中,林连玉仍然面对昔日盟友的背叛:对历史的背叛。即使在这表面上风平浪静的二十年中,林连玉仍然把生命定格在过去的岁月,延续着过去的抗争,不屈不挠地奋战到生命的最后一口气。
上一页 下一页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