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 史无前例的“九十生”
“我还记得一个有趣的轶事,就是当时在集美的高材生有一个虚荣的憧憬,所谓“九十生”。即是学业考试成绩,每科都达到九十分以上。可是从来没有人能够如愿以偿的,不料我的毕业考试成绩,居然实现了,总平均破集美学校有史的记录。”——林连玉自撰小史
林连玉(1901年-1985年)原名林采居,祖籍福建省咏春县。在闽南语中,“采居”二字快读,音如“菜猪”,颇为不雅,因此三十岁那年改名“连玉”。
他的父亲与祖父都是当地名儒,在私塾教书过活。书香世家的他,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传统教育。不过他父亲身为寒儒,已经穷得怕了,就在他16岁时把他送到亲戚家的药材店当学徒,希望他能从此往商界发展。三年后,他自认对经商已颇有经验,又娶了妻子,从此应可在商界安身立命。
吊诡的是,他19岁那一年,厦门的集美学校扩充师范部(后来成为今天的集美大学),他好奇心起,想测试自己的学力,没想到就考到了第六名!一切免费,家长不必负担,他父亲因此同意让他到集美大学深造。翌年,他就开始在集美学校师范部文史地系攻读。由于入学年龄比同辈稍晚,林连玉不敢浪费丝毫光阴,刻苦学习。
四年后,他以破纪录的成绩——毕业考试每科90分以上的成绩毕业,是集美学校有史以来第一个“九十生”。因此,校方在他毕业后直接录用为教师——这在集美学校是史无前例的。林连玉被录用为教师后,尽忠职守,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教学和阅读。照这种情势看来,林连玉似乎应该在集美学校教一辈子的书,终老于家乡,怎么会远赴南洋,与远方的土地产生那么紧密的联系呢?
最初的起因是陈嘉庚。
陈嘉庚是著名的华人企业家,在福建与新加坡创办了多所学校,生前被毛泽东誉为“华侨旗帜,民族光辉”,是集美学校的校主。1927年,有军党到集美学校鼓动风潮,煽动全校学生罢课,甚至推翻陈嘉庚,陈嘉庚一怒之下决定关闭学校。于是,林连玉只好把家眷全留在中国,远赴马来亚向陈嘉庚请愿,争取复校。
成功说服陈嘉庚后,林连玉在族兄的安排下到马来亚的一所中学任教。从此,他先后在马来西亚与印尼的几处学校教书,在中国与南洋两地来回,开始了他一生的传奇。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